close

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及總質詢,台聯立委在開始前霸占主席台,抗議大陸「卡式台胞證」是片面改變現狀,呼籲馬政府應捍衛主權並終止兩岸交流。接著,台聯黨青年軍說馬英九政府縱容默許大陸「卡式台胞證」的侵台統戰行為,並前往馬英九的總統官邸發射沖天炮企圖攻入馬官邸抗議。無語!一張簡單且方便的「卡式台胞證」,為何會惹出這些爭議呢?

「紙質證件」到「卡式證件」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轉變

我們都經歷過從「紙筆」到「數位」時代的種種轉變和進化過程。例如,由「紙質書信」進化為「電子郵件」、由「紙質身分證」進化為「卡式身分證」、由「紙質健保卡」進化為「卡式健保卡」、由「紙質車票」進化為「卡式悠遊卡」以及由「紙質銀行存摺」進化為「銀行金融卡」等等,許許多多的「紙質」應用進化為「卡式」應用實在是多的不勝枚舉,我們也都習以為常更不足為奇。

而大陸從2015年7月1日起取消「紙本台胞證」的加簽,接著自6日起在福建試點簽發「卡式台胞證」申請,並從9月21日起全面啟用「卡式台胞證」。新的「卡式台胞證」有效期為五年,一人一號終身不變,簽注費用下調50%,在有效期內進出大陸免去加簽的麻煩,體積小方便攜帶,搭乘火車還可以用來購票,對於台灣人民在大陸居留、生活而言,應該只有較多的便利而沒有缺點,且到目前為止已簽發超過20萬張。但是,為何「卡式台胞證」這樣的便民措施,會造成部分台灣人的無法接受呢?

因「恐共心態」而衍生的「資安疑慮」

台灣有不少人的心中存有「恐共心態」,他們堅決不用大陸製造的手機等資訊網路類產品,很擔心「可能存在產品內的木馬程式」盜取了他們的個人資料。所以當他們一聽到中國公安部單方面宣布將「紙本台胞證」改為「卡式台胞證」,馬上就引發自己對「卡式台胞證」存在有關尊嚴、對等與個人資訊安全等問題的疑慮。更讓他們生氣的是,感觀上「卡式台胞證」似乎把臺灣民眾給「中國公民化」了。

這樣的「恐共心態」也編排出許多「是非不分」的名嘴話題。例如,立法委員質詢行政院長說,針對這樣一個矮化我們的作為,我們為何沒有和對岸溝通或進行嚴正抗議。有名嘴說,這個事情很嚴重,為何對岸改由公安部來簽發「卡式台胞證」,是不是把台灣人給矮化了?還有人說,哎呀!這個電子的「卡式台胞證」很有可能會把個人資訊給洩露了?對岸會不會竊取我的醫療履歷?會不會監控我的行蹤?會不會有其他的資安風險呢?

所謂學者說(聽說) 卡內含有RFID射頻卡的荒謬

行政院長為此特別找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研析,結果是卡式台胞證是一次性寫入證件,晶片儲存空間很小,沒有記錄生物特徵資料,沒有發射訊號、衛星定位功能,應該不具有追蹤使用人行動的能力,也沒有記錄指紋資料。 

壹新聞的社論節目請了幾位道聽途說的名嘴,信口雌黃地說卡式台胞證內有RFID晶片,可以保存資料,甚至舉例就像高速公路的ETC,可以在車輛高速通過時讀取卡內資料。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沒有電池供電的卡片是不可能啟動並執行運算或記憶等工作的。RFID的運作原理,是在卡片晶片內預先存入一組條碼資料,卡片內層鋪設了感應天線,當卡片通過感測器時,由天線感應產生磁場發電供應給內部晶片,以啟動晶片運作並後將預存條碼資料傳送給感測器。至於當次的"通過"或"交易"紀錄,則是儲存在感測器後方的系統主機內或雲端資料庫上的。

無論「卡式台胞證」是否內含晶片、RFID天線或記憶體功能,嚴格說起來和「紙本台胞證」作用是一樣的。首先,海關並不需要在卡內保存資料,無論卡式或紙本都只具備一組唯一的身份證明資訊,而通關紀錄等交易資料,都是被儲存在後台或雲端主機的。台灣政府的管制措施也是類似的。

從實際應用面來看,「卡式台胞證」根本不需要用到RFID技術,成本過高也不實際。如果政府預算夠多,想扶植RFID產業的話,那又另當別論。個人以為,用再多的藉口來抗議,都只是恐共和自卑感的心理因素在作祟,那只不過就是一個身份證明工具罷了。

「台胞證」和「陸胞證」一直都是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簽發的

國人赴大陸,目前使用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簡稱台胞證),從1992年開始,至今年7月累計簽發1737萬份。個人用了台胞證近二十年,記憶中的台胞證簽注一直都是在各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內辦理的。因此,沒有所謂的「卡式台胞證」改由公安部來簽發的問題。挑起這個問題的用心,一種可能是發言者的無知,另一則是別用有心地藉公安局之名來威嚇台灣民眾。

在大陸改革開放後至今,兩岸雙方基於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且兩岸為兩個政權統治的事實,因而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透過台胞證及陸胞證,來方便兩岸居民互相交流。

台胞證,是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簽發給台灣地區居民前往中國大陸的身份證明文件,也是台灣居民在大陸地區得合法使用的身份證明文件。而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方面相應地簽發入台證,供大陸地區民眾來台時使用。

此外,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俗稱陸胞證或大通證,為中國公安部發給大陸地區居民前往台灣地區的旅行通行證件。入境台灣地區時,和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發給的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俗稱入台證)一併查驗。

「入台證」才是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所轄的範圍

兩岸人員往來向來各自核發證件,陸方來台採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簡稱入台證),標示中華民國及國旗。現在,所有大陸人士來台都要按捺指紋。

客觀地說,比較目前兩岸的出入境管理機制,台灣還多了指紋紀錄,更為嚴謹。如果我們真的不滿意對岸單方面將台胞證電子化和卡片化,台灣也可以做同樣的進化,把「入台證」也給予電子化和卡片化呀!

針對「卡式台胞證」,台灣民眾或民意代表去指責任何一位台灣的政府官員是不公平,也是不公道的。畢竟,「紙本台胞證」改為「卡式台胞證」是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科技進步與應用創新,這是對岸給台灣民眾所簽發的證件。台灣憑什麼去向對岸做出任何抗議?抗議對方不能進步?抗議對方不能創新?還是抗議對方不能管制台灣民眾出入境?

可笑的是,行政院長竟然說大陸將「紙本台胞證」改為「卡式台胞證」是傷害台灣人民情感的!?究竟哪裏傷害到了?是院長自己的自尊還是自卑感嗎?

數據在雲端,未來連卡都可以省略

我們試想一下,為何出國旅行用的證件是「紙本護照」?首先,一本護照代表一個國家,上面載明了持證人的個人基本資訊以及貼有照片,用來證明持證人的合法身份。護照對於入出境管理局來說,還可以記載各種必要的管制資訊,例如持證人為管制役男,尚未服役等等。護照的主要用途是給持證人在國際之間旅遊或工作時的身份證明文件,因此它是一個紙本,裡面有很多空白頁面,就是提供給各個國家的入出境管理局去蓋戳、貼簽證標籤或記載相關信息用的。因為,從過去到現在,世界各國進化的程度不盡相同,大部份都有電腦系統,即便到現在,也還有紙上作業的入出境海關,所以「紙本護照」還是必須存在的。

可是,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台灣人民進出中國大陸只能使用台胞證,台灣護照是不被承認也無法使用的。早期到大陸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那就是我們到了海關櫃台有時候會不小心且習慣性地把護照一併給海關查驗,大陸海關會很不客氣地把你的台灣護照給扔了出來,他們只承認台胞證。因此,兩岸往來不會存在護照問題,台灣民眾只能選擇拒往大陸地區,但無法選擇也不需要在意台胞證的形式變化。

面對日益龐大的入出境人數,台灣移民署為了嚴控入出境的管制,已經全面採用指紋認證。在2014年,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共有537萬人次,而大陸居民前往台灣也有404萬人次。試問,大陸公安部面對如此龐大的入出境數據,改採更智能、更有效率且便民的「卡式台胞證」,有何不妥嗎?

現在是雲端和大數據世代,所有的資訊或數據其實都在雲端,一張既薄且小且有一定丟失率的卡片,就算容量再大可以放入大量資訊,但應該沒有人會去做這樣設計。通常這樣的一張晶片卡,大多只會放入必要的少量資訊(例如,身分證件或會員卡等),也有些少數應用可能隨時會寫入交易資訊(例如某些金融卡等)。在雲端已成主流的世界中,卡片內部保存資訊的需要越來越少,因為所有的資訊或數據都安全地被儲存在雲端,沒有丟失或無法取得的障礙。隨著科技的發達,未來的世界說不定連卡都不需要,直接用生物特徵來識別了。

便民才是王道,無用抗議不做也罷!

無論「紙本台胞證」或「卡式台胞證」,它們上面或內部所記載的資訊,都是我們自己在申請台胞證時所提供的。這些個人基本資訊和所有歷次的出入境紀錄或不良紀錄都保存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雲端系統內,這類數據在大陸和台灣應該是一樣的,都不是民眾可以去在意或去改變的。 

請問,大陸推行「卡式台胞證」誰最高興?當然是台灣民眾。試辦短短兩個月餘,就有二十多萬人領到新證。還有許多民眾在期待中,就好像期待新版iPhone 6S的上市想去搶購一般。道理很簡單,「卡式台胞證」既方便攜帶又省錢省時間,這就是人民的很基本的需要。

於此呼籲台聯或名嘴等恐共人士、民意代表和政府官員們,能否拋棄以持有「紙本台胞證」滿足「替代紙本護照」的虛榮心和自卑感,接受新版「卡式台胞證」的便民和利民的實惠,或者你可以選擇不要前往大陸。但是,不要忽視民意且不明究理地去抗議一個台灣官方無法干預的「卡式台胞證」,把心思用在如何振興台灣經濟以建立美麗島新台灣,會更為有用吧!


[[[ 李義哲專欄 ]]]

本文內容為作者的自由言論,不代表中選總部和本站的立場。文中所涉圖、文、標識或影片等皆為相應之原創者所有。

arrow
arrow

    C位視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